俄乌战争打到现在,绍伊古终于认清现实,连朝鲜都能灭俄军威风 打了两年多,俄罗斯终于不得不承认:这场战争打成了持久战,而且是一场让人反复下不来台的持久战。 曾被普京寄予厚望的“特别军事行动”指挥官绍伊古,从“铁腕部长”一步退成了“安全会议秘书”,表面上是横向调岗,实际上是被边缘化。这位半路出家的国防部长,曾靠修桥救火封神,终究没能让俄军撑过这场系统性崩塌的战争。 他不是一败涂地,而是被一点点打回现实,最后连朝鲜都成了镜子,让莫斯科认清了自己。 纸面强军,在战场上被一层层撕碎 当年绍伊古接手国防部时,俄军正经历谢尔久科夫“商业化改革”后的混乱期。他大刀阔斧“去改革化”,恢复苏式建制、扩编军官、强化传统。他搞了一套北极基地和战备突检,也的确让军队更像回事。 但一旦进入21世纪的实战,这些表面文章就显得乏力了。 乌军的“韧性”背后,其实是北约260多颗军用卫星的实时指引,是“海马斯”导弹几秒钟就能得到坐标的数据链,是战场透明度和打击精度的双重压制。乌克兰不是靠人多,也不是靠武器好,而是靠把战争“数字化”。 俄军那点“压路机战术”在这种体系下,只剩两个下场:被精准打击,或者徒劳堆尸。 不只是乌军在教训俄军,朝鲜也上了一课 让绍伊古更尴尬的,是2023年那次访朝。朝鲜摆出“火星”系列导弹和固体燃料技术,还拿出无人机和制导弹药展示战场应用,直接颠覆了俄方军官的刻板印象。 这些年朝鲜没怎么高调露面,但背后悄悄升级了电子战设备、优化了指挥系统,很多装备甚至搭载了中国产芯片。尽管依然低调,但效率和精度已不是当年的水平。 更关键的是,2025年朝鲜居然主动派出6000名工程兵到俄军后方重建,一边帮俄罗斯修,一边给自己练兵,顺便把信息化作战的经验移植到实地。某种意义上,俄军开始学朝鲜打仗了。 曾经的“小兄弟”如今在战术、装备和数据联动上反客为主,逼得绍伊古不得不低头。 “系统性失败”早就写在地图上了 巴赫穆特、阿瓦迪夫卡、赫尔松——这些节点战役早就表明,俄军不是打不赢,而是“赢不了”。 T-72、T-80坦克挤在前线,不是被标枪打穿,就是在无GPS指引下成批走错方向。苏-35飞不进西线,也拿F-35没办法。导弹打出去靠祈祷命中,电子战设备干扰不进北约卫星链,情报系统还靠人工判断。 更离谱的是2024年4月,乌军越境袭击苏贾市,1000多人直接开进库尔斯克州,俄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这不是战术失误,是体系漏洞。 而绍伊古的答卷就是:换个将领、加点火炮、恢复老办法。看起来是在应对,实则是躲在上世纪的战法里走流程。 普里戈任刺破了幻觉,但没有人听 瓦格纳叛乱不是个“乌龙”,那是前线将领对高层失能的公开逼宫。 普里戈任当时怒骂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“不管兵、不供弹”,说的不是脾气,是整个军方体系对战争态势的误判。哪怕叛乱被迅速平息,那封骂战也成了俄军内部裂痕的标志。 而绍伊古从未正面回应,只是继续打他的“传统仗”,直到被调离战场。 被撤换,不是因为失败,而是因为看不到胜利 2024年5月,绍伊古被撤,安德烈·别洛乌索夫上任。有人说他是技术官僚,其实更像项目经理。普京清楚,这仗已经打不了“热战胜利”,只能打“体系调整”,而这不是绍伊古能完成的任务。 绍伊古不是懒政,也不是腐败分子(虽然副手伊万诺夫因为受贿被捕)。他是一个旧系统下的高效执行者,但不是新时代战争的设计师。他太懂怎么把旧部队维持下去,却根本不理解怎么打穿一个情报主导、系统对抗的战争。 国际刑事法院随后又发出逮捕令,将他钉在“战争罪”的耻辱柱上,连“体面退休”都成了奢望。 俄乌战争还没结束,俄军还没输,但“如何赢”这件事已经没人敢大声说了。靠火炮、靠兵力、靠突击,这些苏联军魂的幻影,已经被卫星图像和无人机精度粉碎了。 乌军背靠北约的数据战,打一场成本高但高效的消耗战;朝鲜靠信息化、自动化和新技术把有限资源打出最大边际;而俄罗斯,还在把T-55坦克从博物馆里拉出来用。 绍伊古的结局,是一个旧时代军官的落幕。但这场战争远没有到谢幕的时候。真正的危机是:俄罗斯下一任防长,能不能造出一个比过去更快一步的战场体系,而不是继续修补那辆已经漏油的坦克。 参考资料: 《普京罢免绍伊古任命别洛乌索夫为国防部长》央视新闻 《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年:俄军改革失败暴露》德国之声
评论列表